我国的重型载货汽车和大客车的产销量以大于66%的速度迅猛增长,位于全行业之首。这些质量大、重心高的汽车与护栏碰撞时,其质量与撞击点间的高度差非常大(有的甚至达到1.1米,超过了护栏高度)。由理论分析可知,汽车与护栏碰撞时,汽车质心与撞击点之间的高度差与汽车发生侧翻的临界车速间近似成反比关系。可见,保持汽车质心与撞击点之间的高度差尽量小或在一个较小的范围之内,对于防止汽车撞击护栏时外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半刚性护栏已经形成了欧央式和日式两种典型形式。
两者的区别除了波形梁的形状外,前者更强调强梁弱柱式,立柱只起到将梁板支律到一定高度的作用,在碰撞中很快就产生弯曲大变形,导致梁板高度大大降低.不利于防止车辆外翻和跃出护栏。日式护栏刚性过强,对人车冲击都很大,且没有高度调节功能,也非明智的选择。就半刚性护栏的防阻块结构来说,欧美式和日式两种典型护栏形式用的都是六边形(我国称为A型)和法田式(我国称为B型)的防阻块,这两种防阻块的作用仅局限在将梁板从立拄上支伸出来,以防止车轮在立柱处绊阻,并增加同时受力的立柱。
其变形模式有如下两个特点:
(1)总是为在水平面内沿垂直于梁板方向的压溃和绕立往的塑性扭转,没有任何的竖向变形趋势。
(2)总是为协同于梁板运动的被动变形,而没有任何对梁板运动方式的支配作用。可见,六边形防阻块和法国式防阻块对于整个护栏来说都是一种处于次要地位的附属结构,是可选部件。虽然三波护栏在防阻块上有了一些改进,如采用了H型防阻块,它是用H型钢所制的刚性结构,在下脚处有一个45°的开口,并允许产生少量变形,但基本没有吸能作用,这种三波护栏实际上只是通过牺牲汽车与梁板在水平面内呈一定角度碰撞的良好特性,依靠防组块的“刚性转动“来减小粱板高度的降低。而梁板纵平面的向外倾斜,会将车身前部抬高,更容易诱导汽车翻越护栏。
目前,高速公路事故中30%以上为车辆翻越、冲出护栏的倩况。所有这些更唤起了人们去寻找和研制用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拟护栏的迫切期望,高度自适应半刚性护栏便应运而生。